七、糖尿病并發癥檢查
隨著糖尿病病程延長,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會逐漸出現各種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主要指糖尿病大血管病、微血管病及神經病變,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是造成本病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及高經濟負擔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防治的關鍵所在。因此糖尿病并發癥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輕社會、家庭的經濟負擔。
1.眼底檢查
糖尿病眼部的并發癥,主要與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況等有關。常見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玻璃體出血等,它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2.腎病
約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發生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金標準是進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測定,>20ug/min或30mg/24h可診斷。
3.心臟病
糖尿病心臟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需要做心電圖、心臟超聲、心臟自主神經電生理檢測。另外,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壓、血脂異常,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也要進行血壓、血脂的監測。
4.神經病變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經損害表現,包括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植物神經)病變、顱神經病變,表現為肢端感覺減退、喪失,或麻木、刺痛,腹脹、腹瀉、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陽痿、性功能下降,聽力下降、吞咽困難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客觀金標準診斷方法是神經電生理檢查,即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及肌電圖。
5.周圍血管病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為常見,可導致動脈狹窄、甚至閉塞,表現為足部皮膚發涼、足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且皮膚易受感染,潰瘍經久不愈,嚴重者引起壞疽導致截肢(趾)。彩色超聲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外周血管病變而進行早期防治。
6.微循環異常
糖尿病微血管病主要累及眼底、腎臟,也可以通過對甲襞進行微循環檢查,間接推斷全身微循環狀況。
7.牙病
以牙周病為常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可達30%左右。慢性牙齦炎__反復發作,齒槽骨萎縮,久而久之,造成牙齒松動脫枯。因此糖尿病患者體檢時還應該進行口腔科體檢。
糖尿病病人很多,這部分人除了一直監測血糖,還要當心很多并發癥的出現,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均要留心。因此糖尿病體檢也是重要的一部分,這樣才能發現很多并發癥的早期變化。
很對人對于糖尿病的檢查指標不太了解,從而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去控制血糖。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是介紹一下關于糖尿病檢查是各項指標。
糖尿病的體檢指標
1、尿素氮+肌酐:反映腎功能的情況;
2、血糖:檢測當前血糖情況;
3、心電圖:對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斷有價值,必要時作運動試驗幫助檢查,已了解有否心肌缺 血;
4、內科、外科檢查;
5、血粘度:反映血液粘稠度;
6、血常規;
7、尿常規+尿酮(胰島素不足、感染及飲食失調等指標)+尿蛋白(有否對腎臟的影響) + 尿糖(了解當前血糖情況);
8、B超(肝、膽、腎):檢查臟器病變;
9、膽固醇+甘油三脂:測定此指標在體內水平,進一步指導日常飲食及治療,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等發生,減少病情的進一步演變。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體檢都會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糖尿病體檢也是如此。并且,糖尿病是一項特殊性的檢查,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比較特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糖尿病體檢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糖尿病不宜隨便停藥
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可以用少量白開水來服用藥物。有些人擔心藥物對體檢結果有影響,其實這些藥物對血標本的影響很小,一般不會影響結果判斷。另外,這些藥物已經使身體達到一種平衡狀態,并不會影響醫生對該類病情的判斷。
體檢時一定要有人陪伴
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低血糖、酮癥酸中毒 由于較長時間的禁食、禁水及體檢時的活動、勞累和緊張,可造成低血糖、酮癥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體檢時好有人陪伴,并盡量保持安靜,減少活動,盡早抽取血標本。
隨身攜帶食物
糖尿病患者好當天隨身帶點小點心 比如牛奶、餅干之類,一旦出現心悸、氣短、出冷汗等癥狀,趕緊先吃一點救急,以保證安全。只是吃東西后還需要進行抽血項目的話,要向醫生說明情況,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糖尿病體檢方面的知識,希望大家能夠意識到體檢對于我們的重要性,定期進行血糖檢測,可以讓自己很有效的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