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懷孕的人越來越多。小編在逛街的時候都會發現,好多孕婦啊!現在科學發達,所以孕婦們對于孕期也逐漸重視起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群認為孕檢沒有必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大家對于孕檢的一些誤區以及孕期檢查小常識。
誤區一:孕早期不必到醫院檢查
調查顯示,孕婦對孕早期檢查不夠重視,早期產檢率僅為48.59%,有51.41%的女性做第一次產前檢查的時間是在懷孕12周之后。一些孕婦認為早期不用做檢查,到3個月以后建檔時再好好查就可以,還有些孕婦認為早期是胎兒生長的關鍵期,還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對胎兒造成影響。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研究表明,孕早期檢查是篩選高危妊娠、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圍產期死亡率的關鍵。因此,孕媽媽應提高對孕早期檢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誤區二:孕期檢查不能做婦檢
我國的女性常常認為婦科檢查可以導致流產而拒絕婦檢,而在國外,婦科檢查是孕早期保健中的必檢項目。這里所說的婦科檢查是指陰道檢查和婦科內檢(雙合診、三合診)。
孕早期婦檢很重要,主要包括排除生殖道感染、宮頸贅生物、宮頸惡性腫瘤、盆腔病變等,同時也是排除宮外孕的重要措施。此外,越來越多的孕婦接受了在孕期進行宮頸細胞學和宮頸HPV檢查,也幫助了很多有宮頸癌癌前病變的婦女在分娩后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誤區三:產前篩查能排除胎兒所有出生缺陷
很多的準爸媽對于產前篩查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值,認為只要做了產前檢查、做了B超就一定可以排除胎兒異常。
事實上,產前檢查和B超不是萬能的。透過超聲檢查可以協助醫師了解子宮內胎兒的狀況,但是卻無法得知,胎兒的智力、視力或聽力等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信息。另外,如果是由于基因、染色體的異常所造成的病變,也無從通過B超檢查得知。
誤區四:孕期檢查次數和間隔是隨意的
有些孕婦總是以不想動、天氣不好、產檢沒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醫生安排的產檢計劃,結果我們經常在門診見到,兩個月沒來產檢的孕婦胎兒發育遲緩,比正常孕周小1個月,或孕婦血壓升高危及母兒安全等現象。
而有些孕婦又會特別緊張,在醫生兩次預約之間自行增加產檢次數,或者今天在A醫院產檢,明天在B醫院產檢,事實上,這也是不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的一些專家的研究均顯示,額外地增加產檢次數,并不能改善妊娠的結局。
經過全球對過去100年圍產保健的經驗總結,不同的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醫療技術的發展水平制定出了相應的產前檢查方案,包括初次產前檢查的孕周以及以后各次產檢的間隔等。這樣的安排,更好地監測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母親的生理狀況,從而判斷是否適宜繼續妊娠,評估妊娠的安全性。
在檢查出已經懷孕開始,孕婦就要注意孕周期定期進行檢查。那么。孕周期檢查的時間都在什么時候呢?相對性的檢查項目都有哪些?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關于孕期檢查的佳時間及項目,,初孕的媽媽們一定要仔細看好哦!
第1次產檢--12周
準媽媽在孕期第12周時正式開始進行第1次產檢。一般醫院會給媽媽們辦理“孕婦健康手冊”。日后醫師為每位準媽媽做各項產檢時,也會依據手冊內記載的檢查項目分別進行并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