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后,很多家長都特別的心急,便開始了盲目求醫,這樣反而延誤正確的治療,那么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到底有什么可怕之處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并發癥和在飲食上如何護理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吧。
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免疫性疾病,在全身各個系統形成一種非感染性炎性反應,其治療多年來一直停留在皮質類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方面,沒有很大的突破,但近幾年來,隨著對SLE發病機制的不斷探討研究,其治療也有了明顯的進展,目前,通過更好的理解SLE發病機制,提出了靶向治療方案。
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
小兒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治療有很多種辦法,但是治療起來的過程非常的漫長,所以需要我們這些做家長的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照顧孩子的身上來。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營養,低鹽飲食,避免日光曝曬及預防接種,慎用各種藥物,以免誘發疾病活動,預防感染。
2.傳統藥物治療
(1)皮質激素
潑尼松2mg/(kg·d),總量≤60mg,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實驗室檢查基本正常后改為每天或隔天頓服,劑量逐漸減至0.5~1mg/(kg·d),小劑量維持療法須持續數年。重癥可用甲潑尼龍沖擊療法:10~30mg/(kg·d),共3天,3天后用潑尼松1mg/(kg·d),分次服用。注意血壓,必要時加用血管擴張劑。
(2)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和羥氯喹(HCQ)
對于輕度SLE患兒或有嚴重感染而暫不能應用免疫抑制劑的患兒,此 2類藥物仍是首選的一線藥物,對于皮疹、關節疼痛有效果,且不良反應相對較輕,NSAID主要是消化道刺激癥狀,應飯后服用,且必要時可聯合口服黏膜保護藥;HCQ的明顯不良反應是視力損傷, SLE患兒在服用時,應隔期復查視力。另外,對于成人妊娠期患者是允許使用的。
(3)免疫抑制劑
常用藥為環磷酰胺(CTX)、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等。由于此類藥物對SLE的活動控制不如激素迅速,因此,不提倡作為治療SLE的單一或首選藥。
3.輔助治療方案
(1)血漿置換
在重癥 SLE患兒中,或是在出現一些不常見的 SLE并發癥時,血漿置換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但可以除去一些致病 Ig和免疫復合物以及炎性反應調節因子,如補體成分等。但應注意的是, SLE患兒體內的 B淋巴系統處于多克隆激活狀態, T淋巴細胞的功能亦不正常,患者經過血漿置換或雙膜過濾后,血液內的 Ig水平急劇下降,促使 B淋巴細胞被激活更明顯,結果產生抗體回彈現象,因此在使用血漿置換療法時,必須同時予患者足量的免疫抑制劑,抑制 T、B淋巴細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