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6個月的寶寶是感染百日咳的高危人群。寶寶離開母體以后,母傳抗體很快消失,因此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足以抵擋疾病的侵襲,這時候,接種疫苗是保護寶寶的好選擇。
按照我國計劃免疫程序,傳統的白百破三聯苗可以分別預防百日咳、白喉及破傷風。而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疫苗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去年在我國上市的五聯疫苗可以同時預防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以及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感染等五大疾病,不但其組分中含有無細胞百日咳成分,而且還能將針次由12針減少到4針,讓媽媽更放心地給寶寶接種。
百日咳的中醫治療
百日咳是有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小兒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小兒。臨床特征為咳嗽逐漸加重,呈典型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陣咳鐘末有深長的雞啼樣吸氣性吼聲。
但新生兒和2-3個月齡的嬰兒以陣發性青紫、窒息、屏氣為主要表現。百日咳中醫稱為“頓咳”,又因其具有傳染性易引起流行,故又稱“疫咳”。臨床分為初咳期、痙咳期、恢復期。
初咳期
1-2周,初起似感冒,咳嗽,噴嚏,流涕,或有微熱,咳嗽日漸加劇,夜重晝輕。屬風熱者,咽紅而痛,咳嗽痰稠,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屬風寒者,咽癢不紅,咳嗽痰稀,舌質淡苔薄白,脈浮。
痙咳期
2-6周,咳嗽陣作,日輕夜重,咳后雞鳴樣吸氣聲明顯,沒要咳出或吐出痰涎后方能緩解,咳時伴有面赤耳紅,涕淚俱出,彎腰曲背,眼胞浮腫。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恢復期
約6周以后,咳嗽程度減輕,發作次數減少,咳而有力,氣短乏力,食少而煩。舌淡苔少,脈細數,指紋淡滯。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病機為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治當滌痰清火,瀉肺降逆。初咳期治以溫肺散寒宣肺,或疏風清熱宣肺;痙咳期治以滌痰降氣、瀉肺清熱;恢復期治以養陰潤肺、益氣健脾。本病主證雖嗆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澀之藥,以防留邪為患。痙咳期痰火居多,不可早用滋陰潤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遷延難愈。
結語:每個家庭都會把自己的小孩當作是手心里的寶,特別是當小孩們生病的時候家長們是擔心的,那么上文中小編教給大家幾招對待小孩百日咳的護理以及百日咳治療,相信媽媽們應該都學會了吧,為了寶寶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妨多多關注養生網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