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外耳道炎如何自診
全球醫院網2009-05-26我要評論 我要訂閱 外耳道炎是由細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膚的彌漫性炎癥,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等。
外耳道炎的常見癥狀
一、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
二、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適和癢感,并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
挖耳或異物損傷、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漬,易引發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貧血、維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得當會轉為慢性。
外耳道癤時耳痛劇烈張口咀嚼時加重,并可放射至同側頭部。多感全身不適體溫或可微升。當腫脹嚴重堵塞外耳道時,可有耳鳴及聽力減退檢查有耳廓牽引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軟骨部皮膚有局限性紅腫。紅腫成熟破潰后外耳道內積膿流出耳外,此時耳痛減輕。
外耳道后壁癤腫嚴重者可使耳后溝及乳突區紅腫應注意與急性乳突炎鑒別。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發熱較明顯無耳廓牽拉痛,而有乳突部壓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顯充血,膿液較多。
彌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現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檢查亦有耳廓牽拉痛及耳屏壓痛,外耳道皮膚彌漫性紅腫外耳道壁上可積聚分泌物,外耳道腔變窄,耳周淋巴結腫痛慢性者耳發癢,少量滲出物。外耳道皮膚增厚皸裂、脫屑,分泌物積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狹窄。
局限性外耳道炎的診斷
外耳道癤又稱局限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局限性外耳道炎的診斷包括診斷要點和鑒別診斷兩個方面。
(一)診斷要點
1.外耳道皮膚受水浸漬,中耳膿液刺激,挖耳損傷繼發感染e外耳道濕疹、糖尿病亦可為誘因。
2.耳痛呈跳動性,張口咀嚼時加重,可放射到頹部。常伴頭痛、發熱和全身不適。
3.耳道皮膚呈彌漫性充血、糜爛、結膿痂。療腫局限于外耳道外1/3,呈丘狀隆起,成熟時頂部有膿點。
4.耳屏壓痛,耳廓牽拉病,或乳突皮膚紅腫壓痛,耳周淋巴結可腫大壓痛。
(二)鑒別診斷
癤腫部位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須運動疼痛加劇外.耳屏前、下可出現紅腫,易誤診為腮腺炎;癤腫位于外耳道后壁者,可出現耳后皮膚紅腫,耳后溝消失,耳廓前移,易誤診為乳突炎。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外耳道炎的知識,現在大家現在對于這種疾病應該有了很深的認識了吧。我們在平時的飲食上面一點要多加注意,不要吃大蒜、海鮮等發物,多吃一些蔬果等。同時,我們還要學會自己檢查是否患有外耳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