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在痛經的時候非常痛苦,抓不著,摸不著。痛經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很有效,又很健康的方法來緩解痛經。那就是泡腳。你知道泡腳對于痛經有什么作用嗎?中醫泡腳有哪些誤區呢?下面就請大家和小編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女性痛經也分體質,不同的體質泡腳有不同的方法,大概可以分為下面這三個體質。
氣滯血淤型
其癥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針對此類癥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淤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并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
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藥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陽虛寒盛型
它的癥狀主要是下腹冷痛,手腳發冷。因為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少陰物為量、丁香、當歸、川芎各15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氣虧血虛型
其癥狀表現為經期或經后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色淡,需要通過補氣養血調經。
中醫上稱作“脾統血”,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并加入適量的引經藥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術、杜仲、黃芪各15克,飴糖適量,煮水泡腳。
泡腳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每次泡腳要堅持30分鐘以上,且持續3個月。泡腳之前可先用熱氣熏蒸一會兒腳部,等水溫適合時開始泡腳,泡洗過程中可加熱水,好是能泡至全身微微滲汗,泡腳時腳應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好是用手擦揉腳趾,尤其是腳大趾。煎煮過的中藥可反復利用幾次。
中藥泡腳的常見四個誤區
1、泡一次腳就希望有顯著效果
很多人以為中藥泡腳泡一次就有作用了,這其實是不對的,中醫中藥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藥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2.把中藥翻煲多次泡腳
不少人覺得中藥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垃圾桶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藥翻煲多次,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藥藥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這些中藥水幾乎沒有什么藥效了;而中藥泡腳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
3.泡腳時間越長越好
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的。
4.泡腳水越燙越好
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他們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環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皮膚,而且血液循環一下子太快的話,導致血液上沖,反而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