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認為,“六封四閉”是“如封似閉”的誤讀。這動作是以兩手自腮部兩側向前向下按出,如關門狀,因此稱為“如封似閉”。由于方言的關系,“如”與“六”、“陸”音相近,“似”與“四”音相同,因此在傳承的過程中有人理解成了“六封四閉”。如果在網上查查,所論更是不同,可謂百家爭鳴!
“六封”,其實就是暗指要封住對手的手、足、肘、膝、肩、胯的六個進攻部位,武術講究的內三合和外三合,此招就是破壞對手的外三合的典型范例。
“四閉”,在過去練氣有這樣的一句話“三元歸一,四門緊閉”,四門緊閉,就是要做到在用意行拳之時,嘴不要張開著,要閉住自己的呼吸,眼、耳、鼻、口都閉合著,內向丹田,即所謂的“四門緊閉” 。達到意氣貫穿的忘我境界。《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就是這個意思。
三元,是一個養生學術語,即:天之三元為日、月、星之三光,地的三元為水、火、土之三要,人之三元是精、氣、神。
既然人的元氣就是精、氣、神。所以,內家拳特別講究“培元”,其實就是如何增加人體的元氣精氣神而已。一元精固,交感之精自不泄漏;二元氣住,呼吸之氣自不出入;三元神凝,思慮之神自然泰定。在內丹術中,“煉精化氣”而成者,叫人元;“煉氣化神”而成者,為地元。“煉神還虛”而成者,叫天元。
在行拳走勢之時,要意注丹田,達到無人視有人,實戰時有人視無人的一種忘我的高超境界。將人體的精、氣、神聚集起來,合而為一,這就叫做“二元歸一”。如果想要達到三元歸一,必須通過“四門緊閉”方法來修煉。太極拳的修煉法門,就是意氣貫穿。也就是為什么有人說“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緣故。此式的命名,不僅講了怎樣做到意氣貫穿的練法。同時,又講到此招的意義所在。目的是封鎖住對萬的手足、肘、膝、肩、胯等各部分之攻擊,所以此式用“六封四閉”而命名實在是恰如其分不過的。
“六封四閉”是陳式太極拳中的一個拳式,有左右之分,新架老架有別。其含義是封住上下左右前后六方,閉鎖東西南北四門,使對手無隙可乘(在楊式太極拳中稱為“如封似閉”),是典型的守中有攻,引而后發的技法。只有方法得當,拳理明白,招式精熟,拆架懂勁,才能動作準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如何才能練好此式呢?在此談談自身多年練習的體會,僅供大家參考。
一、動作要正確規范
由于此式中陳式太極拳旋腰轉腕,螺旋纏繞,松活彈抖,胸腹折疊的特點非常突出,而這些特點對初練者來說,卻是很難掌握的,剛開始練習時大都只能手轉,不能與身法協調配合,故須抽出單式專門練習體會,認真按動作步驟分步規范練習。一般可把此式分解成五個動作步驟來練習。
1、轉體旋腕。從上一式“懶扎衣”定式開始,身體微左轉,重心微左移,雙手掌向內下旋,目視右掌。隨即重心右移,身體微右轉,雙手繼續旋轉,右手以腕為軸向內向上向外旋繞一圈,左手輕貼右腹向內向左向上向外向下旋轉一小圈,目視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