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具有以下五大特點
1.把拳術和導引、吐納相結合
陳王廷把拳術中的手、眼、身、步法的協調動作,與導引、吐納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使太極拳成為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這對增強人們的體質,提高拳術技巧,的確是一種創造性的發展。
2.螺旋纏絲式的纏繞運動,動作呈弧形,連貫而圓活,極符合經絡學說的原則
經絡是指布滿人體內的氣血通路。經絡發源于臟腑,布流于肢體,臟腑經絡氣血失和,則神機反常而疾病作,和則氣血流暢而強身延年。太極拳結合經絡學說,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氣宜鼓蕩”,“氣遍身軀”內氣發源于丹田,以腰為軸,微微旋轉使兩腎左右抽換,通過旋腰轉脊,纏繞運動,布于周身,通任、督(任脈、督脈),練帶、沖(帶脈、沖脈),達于四梢,歸于丹田。
陳、王、武、李四家太極拳論,先后發其幽微。這些正是以經絡學說為基礎,而使太極拳成為“內功拳”的一種流派。
3.創造了雙人推手的競技運動
推手,舊稱打手,是我國武術中一種綜合性的實習技擊方法。
陳王廷創造的推手方法,以纏繞粘隨為中心內容,綜合了擒、拿、跌、擲、打等競技技巧,并且還有所發展。推手方法的出現,解決了實習技擊時的場地、護具和特制服裝等問題,成為隨時隨地兩人可以搭手練習的競技運動,并在我國的武術技擊方法(踢,打、摔、拿、跌)中注入了一個新的內容——推。
4.創造了粘隨不脫,蓄發相變的刺槍術基本練法
根據推手時的“聽勁”方法,繼而創造了雙人粘槍法,這也是陳王廷獨創的成就之一。
這種器械對練法,解決了不用護具也可以練習實刺的問題。練習太極拳粘槍時,采用沾連粘隨的原則,纏繞進退,疾若風云,封逼擲放,往復循環,為刺槍術開辟了一條簡便易行,提高技術的途徑。
5.發展了以太極精義為依據的拳法理論
陳王廷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極拳的原始理論,是總結古代技擊術的一篇拳論,它闡述了攻擊與防御的戰略和戰術,所以稱得上是太極拳七個拳套的概括性拳論。把《拳經總歌》和戚繼光的《拳經三十二式》圖訣相對照,就不難看出陳王廷在拳論方面怎樣吸取了前輩所歸納總結的精華。
但是陳王廷并不滿足于吸取當時名家的拳法理論,而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創造性地發揮。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你應該對陳式太極拳有了較深的了解了吧,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中的一朵奇葩,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一定要努力克服千萬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