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以“掩手肱拳”為例,講一下動作的具體發力要點。預備式要立身中正,松胯、屈膝、圓襠,左腳在右腳的左后方開步,重心放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拳放于右腰間,拳心朝上,左掌放于身體左前方,掌心朝右,指尖斜朝上,二日平視前方。身體自然放松,好似弓弦拉滿,有一觸即發之勢。
拳譜上講“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發勁時重心迅速向左移,右足跟蹬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向左轉腰、擰襠,轉右胯、轉右膝、轉右踝;其勁順著脊背上行至右肩、右肘、右腕到右拳面上。利用重心快速左移的慣性,加大右拳的爆發力,同時左臂彎曲,左肘尖向后發力,和右拳形成對拉力,這樣既可以保持身體平衡,又可以加大右拳的爆發力。另外,在發勁之時,身體盡量放松,下盤要穩,身穩勁才能實。盡量運用全身整體的力量進擊,不可用局部之力,要專注于進攻的部位,在擊打接觸點的瞬間才全身猛然收緊、彈抖、爆發出來,將全身之力從右拳面上發出,在擊打到力點之后馬上放松。盡量縮短接觸時間和瞬間肌肉的緊張時間,這樣出擊速度就會更快,威力就會更強大,具有彈性,發力瞬間形成的爆發力就像急剎車時的慣性沖撞力、穿透力。
抖勁的練法
抖勁的基礎是纏絲勁和腰襠勁。抖勁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其特點是快速、螺旋、氣足、力猛、勁長、動短、意遠。久練推手,對纏絲勁、腰襠勁的體會也愈來愈深, “粘連黏隨不丟頂,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技巧也愈練愈熟,逐漸發展出來一種突然的發勁動作——抖勁。
一個完善的發勁動作——抖勁,包括四個因素:一是落點的位置;二是發勁的速度;三是落點發勁的旋轉度;四是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一、二兩項為一般武術技擊方法所共有,而三、四兩項則為太極拳推手所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