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者,非指人體呼吸之氣,《紫清指玄集》中說:“其氣即非呼吸氣,乃知卻是太素煙”。人體呼吸之氣,若論于道,謂之后天。謂生神者,乃為先天之“氣”也。
不得先天氣者,切不可勉強使后天之氣降沉丹田。丹田者,唯呈先天之氣,謂曰先天氣之“爐”也。若勉強使后天之氣降沉丹田,勢必誤入歧途,下部發痔疾腸疝之類病疾。
先天氣之采煉,國之中華法門眾多,事者當選于己相宜者為之。為眾之方便,時將太極祖師張三豐先天氣之采煉節選于此,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安定、氣息平和,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之間,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 先天氣之采煉,法唯凝神調息,調息凝神。息要注入丹田氣穴,神要注入丹田氣穴,兩者形影不離,一出一入,故曰“心息相依”。張三豐說:“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陰蹻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合于氣穴之中也”。
調息者,乃用后天之氣煉出先天氣是也。“但知即日動止間,一物相處常團圓”。即待丹田有“物”,即先天氣到時,自然真氣由尾閭穿夾脊,升泥丸,下鵲橋,過重摟,至絳宮,落入下丹田,是為河車初動,為煉精化氣小周天是也。
氣者若成,即行煉氣化神之功。
張三豐說:“入定坐下,閉目存神,使心靜息調,即煉精化氣之功也。回光返照,凝神氣穴,使真氣往來內中,靜極而動,動極而靜,無限天機,既是煉氣化神之功”。 待神意有感,于此行拳乃為以內養外是也。“其神即非思慮神,可與元始相比肩”。
養外者,初當以行拳之時,自然而然,以呼吸為之配合。太極名家陳炎林言:大抵在盤架子時:收手為吸,出手為呼;升為吸,降為呼;提為吸,降為呼;開為吸,合為呼;動步轉身及各式過渡之時,為小呼吸。小呼吸者,即呼吸不長,又呼又吸,而含有稍停息之象也。在推手時,按為呼,擠為吸,捋為吸,棚為吸。諸如此類。
行之熟練,即以后天之氣引動先天之“氣”,再若行拳,方始于以神主意,以意引氣,以氣引形,得入太極狀態。時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天、地、人合一而事于混沌,陰陽不調而自調。時而久之,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結語: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太極宗師都是年紀很大的老爺爺,這是因為她們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太極拳,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身體依舊很健康,這就是長打太極拳的好處,喜歡太極拳的朋友可以嘗試太極養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