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琴的演奏中,本身就講究主體精神狀態與客觀環境的交融。養生貴在養心,而養心首要養德。孔子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壽”。因此,無論彈琴或是聽琴,都能培養人高尚情操,陶冶性情、提升修養、增進道德,使人外而有禮,內而和樂。通過琴樂感通精神,影響行為,端正人心,從而達到養德養生之目的。
李老師感嘆道:“如今,越來越多的古琴館都已商業化,讓樂器也變得神秘起來,其實它并沒有想象中高不可攀,若你真是愛琴之人,待你心靜之后經常去撫摸它,美好的曲子也不難出自你手。我修習琴學已有20多年,一直盡量保有它自己原本的文化底蘊,即便改曲風也會在它的文化之上,琴館也會不定時的舉行一些大小型音樂會,讓愛琴友人真正有地方分享,同時在這里的學生也能學以致用,將真正的古琴文化發揚光大。”
來到琴館,若不聽上一曲似乎有枉此一行的感覺,李老師笑語:“那我就獻丑了。”琴音初起,古韻徐徐入耳,像是屋檐彈放的雨聲,聚集而匯成了碧水潺潺,煙雨曼妙的溪水平添著心境里的詩意。緊鎖的心緒隨著樂聲里的水流如落葉浮水而緩緩流動。每個音符里都潛伏著真摯的情感,如果說人會離去,情會消散,世間的一切都有可能瞬息萬變,那么我們大可放心把情感存放在這美妙的樂聲里,無論你是成功還是失敗,無論你的意念是軒昂還是消沉,它都將是這輩子無私伴你心海左右的知己。
一曲終了,我突然愛上這無詞的音韻,李老師說:“這便是古琴的魅力,不管你是否懂它,但只要用心聆聽便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我亦是如此。”是啊,浮躁的日子總需要這樣的一片凈土來感化,這既不浮華,又不煽情的音聲不是誰都可以彈奏或是聆聽。曠世絕倫的人生舞臺,總是上演驚心動魂的篇篇章節,激奮過后的沉穩歲月里真正可以懂你的又有幾多,所以脆弱的心必須需要遇上知音。稍等片刻,那么請讓我把這靈魂安放于此吧。
結語:古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之一,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古典音樂的享受,更是傳統養生文化的洗禮。(文章原載于《養生雜志》,刊期:2012.10,作者:尹洪麗,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