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虛寒八妙方 ·身體各部位“克星食物” ·身體11處皺紋暗示身體“生病”
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雜糧、豆類及其制品、蔬菜、瓜果等。應少吃油膩,多吃蔬菜。日常飲食應以淡食為主,以便清理腸胃。進食溫涼適當,不要過熱也不可過涼,因為熱傷粘膜,寒傷脾胃,運化失調。少食質硬、質粘、煎炸、辛辣性食品。
“莫愁腸”
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
中醫認為: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易傷脾胃。脾胃功能失衡,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化的障礙,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久之氣血生化不足,使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健忘失眠,形體消瘦,導致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癥、潰瘍病等。所以,必須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養,做到心胸豁達,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計較、冥思苦想,更不要對身外之物多費心思。
盡量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干擾,經常保持穩定的心境和樂觀的心態,這也是保養脾胃、祛病延年的妙方之一。
“動為綱”
指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欲,使氣血化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因此,老年人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鍛煉方式和運動量。
散步是一種和緩自然的體育活動,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松,氣血調順,整個身心在一種協調中得到平衡和保養。持之以恒可流動氣血,暢達氣機,活動關節,幫助脾胃運化,借以祛病防衰。
脾胃虛弱怎么辦?中醫教你調養脾胃
脾胃虛弱是造成腸胃不好的主要養生原因。想要調理腸胃,首先要調養好脾胃。今天小編教大家如何應對脾胃虛弱,調養好脾胃。
脾胃虛弱患者,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調養:
適當服用藥物
中醫脾胃虛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氣虛、脾陽虛、胃陰虛。脾胃氣虛者多氣短乏力、頭暈、胃脹、胃痛、呃逆、食少、飯后脹滿、大便溏瀉、面色萎黃,可服用參苓白術散和香砂養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