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三 數據與參考值不同肯定有病了
“指標數據不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一定有病,例如你休息不好轉氨酶會增高。”符力主任指出,體檢指標的數據是統計學根據大樣本定的通用指標,沒有包括“小概率”事件。所以廣義來講是一個提示性指標,并不是所謂“金標準”的診斷指標。
尤其內分泌指標總是隨著個人生活習慣、身體狀態、環境而不斷波動,需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能確診。
當然,已查出問題者須做好隨診,需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復診,分析比對所有檢查結果才可確診;確診后若需治療,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誤區四 體檢單說身體異常趕緊自己抓藥
“自己抓藥,可能偶爾會撞對,但更多時候會耽誤病情。”符力主任指出,體檢指標間具有相關性,比如指標顯示肝功能不正常,但患者并不知肝功能與哪些其他器官功能(指標)相關,不知引起異常的原因是什么,故用藥只治標不治本,并不是有針對性的治療。
“指標所描述的狀態以及相關指標,只有醫生才能看得出來,非專業人士不要自作主張買藥。”
好接受醫生與專業管理中心的指導,從心理、運動、營養、睡眠、食物鏈、環境、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八方面進行“健康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