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濕下如何保管中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許多家庭都或多或少備放一些常用中藥或一些較珍貴的滋補藥品(如人參、天麻、冬蟲夏草、燕窩等等)。不過,一年四季氣候不同,家庭居室的小氣候也會相應變化,如何保管中藥,使藥性保持穩定,不影響療效和滋補成分,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研究表明,中藥對溫度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或過低會使中藥質量發生變化。比如,當溫度高于35℃時,含脂肪多的中草藥,由于受熱過高,油質分離,容易引起泛油變質。比較起來,空氣濕度對中藥的影響更大。在相對濕度超過70%時,大部分藥品通過逐漸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致使含水量增高,藥品就容易發霉變質。另有一些藥品在潮濕的空氣影響下,容易潮解溶化。專家們一致認定: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例如南方地區的“梅雨”時節)不利于中藥保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及時曬藥
霉菌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根霉、毛霉、曲霉、青霉和黃霉。引發中藥發霉的霉菌多為根霉和毛霉,主要原因是吸收了空氣水分,使中藥飲片含水超過了正常的比例(8%~12%)范圍。所以,在高溫高濕的時節,有經驗的中藥材經營商或醫院藥房管理員,會用機械除濕的方法,讓中藥飲片多吸收的水分“吐”出來。而對于家庭少量的中藥,也可采取自然干燥的“曬干法”,降低中藥飲片中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曬干后的中藥飲片,一定要等放涼后再行收貯,否則其余熱也會導致回潮而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