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陷入用藥誤區
昨晚接診了一例從縣人民醫院“逃出來”的患兒,說“逃出來”,是因為該患兒目前還在縣人民醫院住院中,于是在簽字自愿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晚上才得以出來。患者家屬出來就直奔我這里,說在醫院醫生一味的給孩子輸液,口服的藥物也不開,要求我開藥給孩子吃。
來這里免不了詢問一下發病和診療經過,孩子是一歲半的男孩,起病于五天前的一個晚上半夜里突發高燒咳嗽,于是連夜送往縣人民醫院,醫院收住院,給與各項檢查(如拍片、化驗血等)也就診斷為支氣管感染。每日輸液五瓶,抗生素、抗病毒、補充維生素等保肝藥物,因為化驗肝功能有些偏高。治療三天后終于不發燒了,但是第四天患兒出現了腹瀉,每日腹瀉十來次,咳嗽沒改善,痰鳴氣喘,流鼻涕反而很嚴重了,一天到晚濁涕直流。聽診患兒肺部哮鳴音明顯。
看醫院開的口服藥物有雙歧桿菌顆粒、清開靈顆粒。雙歧桿菌顆粒是在出現腹瀉后開的,而清開靈是在化驗肝功能損傷后開的,醫院醫生說清開靈有保肝的作用。檢查完后,我給患兒開了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天黃猴棗散和肺寧顆粒,其中小兒柴桂退熱顆粒以常規劑量服用,一次一包,一日四次,天黃猴棗散一次半支,一日兩次,肺寧顆粒一次三分之一包,一日三次,三天量。同時囑停服清開靈顆粒,雙歧桿菌可以繼續服用。其實該患兒以前多次咳嗽都是在我這里治愈,每次大多是以上幾種藥加減口服治愈。因此這次又直接來我這里診療。
在這里我要說明的是該患兒的經治醫生用中成藥的問題,從患兒此次發病情況來看,明顯是感受風寒引起。小兒純陽之體,陽氣被郁,正邪抗爭故發高熱,是很常見的現象。因此對于這類高熱其實應該解表散熱才對,可以用發汗解表的藥物。這就是中醫與西醫治療的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