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化療傳言
關于化療,有一些“傳言”聳人聽聞,這對治療效果本身也是不利的。
第一錯:化療“生不如死”
無論是腫瘤患者還是普通人,對于化療都有一種莫名的恐懼,似乎每個接受化療的病人都會有生不如死的感受。但事實上,腫瘤本身對患者體質的傷害和生活質量的下降才起主要作用。化療對腫瘤的殺傷和抑制作用,反而會減輕腫瘤帶給患者的不良癥狀。
現在,化療的一些輔助藥物得到了很大發展。對于曾經所“畏懼”的化療反應如嘔吐、白細胞降低等,已有了比較有效的預防和對抗藥物。當然,不可否認,化療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而患者的疾病和體質也存在著多樣性,如何選擇適合某一患者的藥物和方案以及出現毒副反應后的處理和調整就顯得至關重要。
第二錯:生命不息,化療不止
這種說法也未必準確。很多患者在接受了手術治療后進行的化療我們稱之為輔助化療,這都是有具體時間和療程數的。對于晚期腫瘤患者,化療的目地在于控制腫瘤的發展進而延長生命,大多數情況下不會持續進行,如果腫瘤沒有發展就不用再進行化療。那種隔段時間就化療一次的做法毫無醫學根據,并不足取。
如果腫瘤出現進展,則再根據間歇時間和患者的具體狀況決定合適的化療方案,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平衡化療療效和毒性的關系。
第三錯:化療必須住院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常常有擔心,似乎只有住在醫院里接受化療才是佳的選擇。其實,目前絕大部分的化療毒性對患者來說都是可以耐受的,不需要醫生護士進行特別處理。此外,除了一些特別的化療方案,絕大部分的藥物都可以在門診給予,其效果與是否住院毫無關聯。
其實,患者在門診或者在家里,反而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顧,這對于提高患者抵抗力是很關鍵的。而且,醫院病房環境十分復雜,容易產生細菌等病原體的傳播,對于接受化療的患者是易感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患者在化療結束后,醫生都希望他們盡快出院回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