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飲食調養方面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宜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癥和高膽固醇癥,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
三 多發病調養方面
夏天易患感冒,中醫稱為“熱傷風”。其常見癥狀為流涕、鼻塞、打噴嚏,有時還出現發熱、頭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嘔吐、腹瀉癥狀。在飲食上可飲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以清熱解暑。同時忌食油膩、黏滯、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飯、油炸食品、海魚、甜食。慎用補品,發熱時不要吃人參及冬蟲夏草、紫河車、鹿茸等溫性補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四 常見病調養方面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觀點,中醫認為,在冬季常發的病,在夏天就必須注意與這些致病因素相關的生活習慣和行為,以達到預防的目的。各類關節痛及肢體麻木等疾病的患者在夏天好不要穿短衣褲,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禁睡地板以及在室外露宿,避免風寒濕氣伏積于經絡之中。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虛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項外,在飲食上還要忌過度食用冷飲,好不食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