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心理健康常識 助你告別不良心理
春天,百花盛開,是人們心目中美好的季節。然而,春季也是一年當中氣溫、氣壓、氣流、濕度等為變化無常的季節。
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些心理問題的發生與春季千變萬化的氣象因素相關,春季是各類心理疾病的多發季節,發病數約占全年的一半。
春季各類心理疾病多發的主要原因
1.春季日照、氣壓、氣溫、濕度變化較大,容易影響人的情緒波動。
2.春季天氣轉暖,人體代謝進入旺盛期,引起人體的一些內環境和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導致人的認知、情感、意志、情感、行為出現異常,從而容易影響人的情緒,并增大了引發心理疾病的概率。
3.春季氣壓較低,容易引起人腦分泌的激素紊亂,體內外失去平衡,加劇心理機能的混亂,出現抑郁、躁狂等癥。
4.春風頻率過低,極易產生次聲波,直接影響人體的神經中樞系統,使人頭痛、惡心、煩躁。同時,春風還使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大大減少,使人體化學過程發生變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讓人出現緊張、壓抑、疲勞的感覺。
5.春季雨霧蒙蒙的天氣、連綿的陰雨天則是抑郁癥高發的外部因素;春天多變的氣候也會使正常人情緒波動較快,容易煩躁不安,從而增大了引發心理疾病的概率。
6.學生在寒假、春節中作息時間的不合理安排對身心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響,返校后,在面對新學期的學習生活過程表現出不適應等情況。
所以,學生的心理問題或疾病在春季里很容易被誘發或加重。
受春季等相關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在心理上不同程度表現出以下癥狀:身體有說不出具體狀態的不舒服,食欲下降、失眠、早睡、情緒不穩定、對任何事情無興趣、日常活動做得很勉強、壓抑郁悶、莫名其妙的煩躁不安、有內疚感、自我評價過低、沒有明顯原因的持續疲乏即使休息后也難以復原有疲勞感,甚至有消極、自殺的念頭等等,都可能是心理疾病發病的前兆表現,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之前有心理疾病史的人,春季易復發舊病,因此在春季更要加強保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