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 如何做好日常調養
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病過程很漫長,發病后應積極去醫院進行正規檢查、治療。但患者不應把全部希望寄托于醫生的治療,還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調養,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調養
平日飲食宜清淡,盡量少食或避免高動物性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豬油、動物內臟、蛋黃、乳酪和黃油等;平日燒菜盡可能用植物油,食鹽宜少,糖也要少吃;食物以素食及豆制品為主,即多食素菜、水果、豆制品等;蛋白質的補充可食用瘦肉、魚肉和蛋類。
2.生活調理
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日溫差變化大時,注意保暖。起居有規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穩,萬勿大喜大悲、憂愁郁悶。禁止吸煙、飲酒。
3.控制體重
肥胖者要設法減肥,減少食物的總熱能;不宜經常飽食,宜通過鍛煉來減輕體重,務達較理想水平。
4.溫水浴療
給左上肢做局部溫水浴,水溫從37℃開始,逐漸調整到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狀動脈反射性擴張,改善冠脈循環。
5.上午吃藥,下午鍛煉
冠心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由心肌缺血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病急發率和猝死率,以上午6~12時高,尤其是睡醒后頭3個小時心臟容易“鬧事”。專家們稱這段時間為冠心病發病的“清晨峰”,可運用這一生物節律掌握用藥時間。每天服用1~2次能緩解發作癥狀的藥物,好在清晨和午睡前服用。心臟活動的節律也為心臟病人選擇鍛煉時間提供了科學依據。即使在常規生活狀態下,上午6~12時心臟仍易出現缺血損傷和心律失常。那么,在這段時間進行可能加重心臟負荷的體育運動顯然不合適,所以對心臟病人來說,適宜運動且相對安全的鍛煉時間是下午。一般來說,冠心病人應進行力所能及的體育強煉,如散步、體操、慢跑等,以增強心腦功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并建立側支循環。注意鍛煉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切忌操之過急。
6.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注意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這些病都和冠心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一旦發現就應聯系醫生,有針對性地選擇藥物治療,控制其進展。
7.定期服藥
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微循環和調節血脂的藥物,如復方丹參滴丸。